香港毎年的流年運程書,在每年第三季後便會爭相出版,古人亦有如是“卜年”之舉,大致有“望氣”、“太乙數”之類。望氣之術已少有人懂得和發表,但在古代不同的“星經”、“史籍”內有記述;太乙數亦因圖策刊表問題而失準,前者在指定日子裏在當地作望氣之術,後者有十二分野,每個分野有三十度,可以推算出不同地域的吉凶。近代術家或以當年天干、地支及納音来看歲運,又或以交立春時辰用子平命理來推斷,此二者卻很難圓説是那一地區,更有用香港回歸時間來預測,甚有用流年通書中的“春牛圖”來預測。近年紫微斗數盛行,便有“斗數年盤”出現,又或根據經緯度用天星術來推算⋯⋯
雖有各總不同的術數來推算年運,但都不免有點疑問。以中國為例,如何去分析各種克應,究竟是在那區域發生?其實有驗與否亦不必大驚小怪,術數小道不足為貴,只屬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