妻財子祿、窮通壽夭,一個佛教徒要如何對待。佛陀是出家修道終能成正等正覺,其教導是“出離”,卻並沒鼓勵出家。出離所指是出離心,並不是離棄世間一切,若人人都出家學佛,那人類便走向絕種之路,所以便出現維摩以居士身分在家説法。佛家對名利權欲等所持的態度,是聽其自然,任其來去而不執,只是“境來心應、境去心無”,即是事情來時以心(第一念)應對便可,事情過去便不須心懷不捨,能對事而不對人,能做到這樣,其實很不容易,但亦不難;禪宗有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”、餓了便吃、渴了便飲水,都是自然而然的反應,若遇事便反覆思量便會落入情緒困擾的桎梏中。